首页>影视综艺>微短剧片名乱象:如何提升内涵与价值观导向?

微短剧片名乱象:如何提升内涵与价值观导向?

时间:2024-12-25 19:06:01  作者:管理员  来源:影视综艺  阅读:()

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,微短剧因其短小精悍、节奏明快的特性,迅速占领了观众的碎片化时间,成为视听市场中的一匹黑马。随着这一行业的井喷式增长,微短剧片名的规范问题却日渐突出,成为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。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一乱象,提升微短剧的内涵和价值观导向呢?

近日,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了一项管理提示,强调加强对微短剧片名的审核。这一新规旨在及时纠正片名中的不良倾向,并在导向、形式和艺术上提出新的要求。具体而言,微短剧的片名应提升思想内涵,传递主流价值观,避免使用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表达,且不得渲染极端对立、复仇、暴力、焦虑等消极情绪。

目前,微短剧的片名现象令人堪忧。一些制作方为了吸引眼球、抢夺流量,往往忽视作品的核心质量,甚至以艺术价值为代价,急于上线争取“爆款”。在这一过程中,片名成为了吸引观众的手段,让不少微短剧的内容除了瞬间的“爽点”外未能提供任何实质性的价值。根据在杭州召开的国内首个聚焦微短剧的行业大会的信息,2022年,全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元,并在2023年预计突破300亿元,2024年更有望达到500亿元。在3000部网络备案的微短剧中,绝大多数流量短剧作品类型单一,依旧停留在“霸道总裁”、“战神”等老套的题材上,令人感到乏味。

影响力较大的流量短剧,虽然能迅速吸引观众关注,但其内容常常低俗,且难以为观众提供积极向上的精神享受。比如,一些具有恶俗内容的片名如《震惊全城,婆婆送大孙子下黄泉》或《黑莲花上位手册》以及其他类似作品,虽然表面上吸引眼球,但实则沦为市场同质化的表现,反映出了微短剧创作的浮躁和功利。这样的情况不仅影响了观众的审美体验,也给青春期的青少年带来了不良价值观的影响。

要改善这一现象,需要从片名的管理入手。一个合适而规范的片名,可以精准传达剧集的核心内容和独特风格,成为作品的亮点。在信息泛滥的时代,观众每天接触着海量的影视资讯,因此,一个清晰、新颖的片名将更容易脱颖而出。同时,微短剧片名不仅仅是一个标识,它是连接观众与作品的桥梁,也是对社会文化责任的一种担当。因此,广播电视总局此次出台的监管新政,是在提醒微短剧从业者要坚守创作底线,提高内容质量,进一步丰富片名的思想内涵。

针对现存的片名乱象,创作者需要树立正确的创作观念,避免一味追逐流量带来的短期利益,而应更加注重作品的质量和故事的深度。通过深入挖掘内容内涵,结合优秀剧情,打造具备积极健康、富有创意的片名,是提升微短剧品质的核心所在。同时,短视频方也应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,加强对片名的审核机制,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确保微短剧的健康发展。

此外,监管部门还应定期对微短剧片名进行抽查,对存在不规范或不良导向的片名采取包括罚款、下架作品等惩罚措施,来营造一个专业、有序的创作环境,为微短剧行业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。

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,提升微短剧的内容质量和价值观导向任重而道远。创作者、与监管机构的共同努力,将有助于推动这一行业的良性发展,使微短剧真正成为传递文化价值、丰富观众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。面对片名的乱象,唯有凝聚共识、加强合作,才能为观众提供更具思想深度与文化内涵的作品。

相关文章

热门阅读
文章大全
最近更新